化學武器主要是指,在戰爭中以化學毒劑侵入人體,引發一系列中毒甚至死亡,從而殺傷敵方有生力量,遲滯敵軍事行動的各種武器器材的總稱。化學武器包括裝有各種化學毒劑的化學炮彈、化學地雷、導彈和飛機布灑器、毒煙施放器以及某些二元化學炮彈等。因其巨大的殺傷性,化學武器素有“無聲殺手”之稱。
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,化學武器開始逐步形成具有重要軍事意義的作戰方式。海固安全防護專家介紹,按毒劑的分散方式,化學武器可分為:布撒型、熱分散型、爆炸分散型。
現代戰爭中,使用化學武器開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戰。1915年德軍借助有利的風向風速,將180噸氯氣釋放在法軍陣地。法軍驚慌失措,紛紛倒地,15000人中毒,5000人死亡。
此次戰役后,交戰雙方都研制和使用了化學武器。據不完全統計,第一次世界大戰中,化學武器造成了127.9萬人傷亡,約占整個戰爭傷亡人數的4.6%。第二次世界大戰,日軍侵略我國期間,曾多次對我抗日軍民殘忍地使用毒氣。1961~1970年,美軍先后在越南南方44個省,使用化學武器達700多次,中毒軍民達153.6萬人。
化學武器危害如此之大,有沒有有效的防護措施呢?安全防護專家介紹:化學武器雖然殺傷力大,破壞性強,但由于在使用時,會受到氣候(風向、風速、溫度、濕度、雨雪)、地形、戰情等諸多因素的影響,具有很大的局限性,而且,同核武器和生物武器一樣,化學武器也是可以防護的。
其防護措施主要有:探測通報、破壞摧毀、防護、消毒、急救等。
探測通報主要是指:采用各種現代化的探測手段,如使用有毒氣體檢測儀,弄清敵方化學襲擊的情況及有毒氣體類型,了解氣象、地形等,并及時通報做好防護措施。
防護主要是指根據毒劑的作用特點和中毒途徑,設法把人體與毒劑隔絕,同時保證人員能呼吸到清潔的空氣,如構筑化學工事、器材防護 (戴防毒面具、穿防防化服)等。
海固重型防化服FH-ND,內置空氣呼吸器。丁基膠三級防化服,防護性能達到最高防護標準,防護范圍為有毒氣體、酸性溶劑、高溫液體,材料可以防護多達240多種包括最常見的工業用化學品及化學事故中常見的化學品,呼吸器內置式,可與所有品牌呼吸器配合使用。
海固安全服裝由國產和進口高品質面料制成。采用先進的縫紉技術和貼合技術,具有防護性能好,穿著舒適,結實耐用的特點。使工作人員能在酸、堿、氣態、液態、固態化學品及腐蝕性粉塵等環境。